“这是贫困村吗,我觉得挺好的呀”。坐在进村的皮卡车上,江西农大生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同学们小声议论着。没错,结合每个人看到的场景,这样的感概只是寻常。6月29日到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生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来到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进行了为期6天的精准扶贫的学习以及村希望小学留守儿童的义务支教活动。
摸清底子,认真学习精准扶贫,乡村巨变
兰溪村地处大余县池江镇西南部,面积约21168亩,是池江镇第二大村。现有945户3381人,是省级扶贫村。正值全国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好局面,江西农业大学生工学院实践队来到这里,通过走访村两委、村户调研,参考学习当地红色文化遗址,以及了解当地文明乡风开展,结合乡村面貌的实际变化,感悟好政策带来的大变化,学习新知识。
首先,兰溪村的“黄氏“姓氏文化浓厚,全村超过八成的村民姓黄,村民相对比较团结,工作有合力。其次,兰溪村的“红色“革命文化源远流长,红色血液在当地村民的血液中流淌,工作有冲劲。当天恰逢七一建党96周年,生工学院实践队一行人来到这里参考学习,瞻仰革命先烈。据悉,这里是当年陈毅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此养伤的地方。当年,陈毅将军在大部队长征后留下来坚守南方,开展了有力的游击战,负伤后被当地居民周篮嫂悉心照料,拯救了革命部队。这里,还有新四军整编南方游击队北上抗日的历史。通过走访,这些红色历史至今仍然让当地村民津津乐道,大家感到非常自豪自己有这样的红色基因。第三,兰溪村的”乡风”文明程度高。村两委牵头,定期组队参加乡镇上的篮球赛、广场舞比赛,村里的文化视角打开了,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多了,乡亲们的精神头足了,工作有干劲。
通过队友自身学习以及驻村第一书记何定中的讲授,实践队的师生们学到了学校和书本意外的知识,领悟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开展精准扶贫的战略和格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活用政策,活用资金,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红色旅游扶贫、文化氛围再造“等方面,做出了成效,改善了民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铺平了路。
定好调子,真心支教留守儿童,希望满格
兰溪小学,是一所希望小学。小学虽有些简陋,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桌、三栋矮矮的教学楼,但这是全村唯一的小学,全村的孩子的小学时光几乎是在这里度过。生工学院暑期实践队推开校门进去的一刹那,孩子们有嬉笑,有好奇,师生队员们有期待,有热情,或许还有些怜悯。小学不大,师生的热情很高。兰溪小学的刘海校长和老师们热情接待了实践队成员,并就支教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探讨。交流后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实践队决定以篮球课和书画课的授课为主,精神鼓励和文体游戏为辅,时间定在支教期间的每天上午,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乐趣。
虽然支教时间不长,带来的知识也非常有限,但,真正意义在于给孩子们带来一种学习的精神,给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乐趣,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所在的这个村子的外面,还有很多新鲜的、有趣的东西等待着他们的探索。孩子天真快乐的笑容,是实践队每个人心中永远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