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由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微生物教研室合并组建。1998年开始招收微生物专业本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并成立生物工程系,2006年更名为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建院系以来,共培养本科、硕士毕业生近4000人,学院生源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现有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25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赣鄱俊才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13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6人﹔具有高级职称42人,外聘兼职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71人。学院现有4000平方米实验室和3000平方米现代化教学实训基地,设备总资产3500多万元。拥有江西省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实验室、农业微生物种质发掘与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农业微生物菌种质量检验站、江西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省级平台,南昌市发酵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昌市动物病毒与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昌市食药用菌重点实验室、南昌市药食同源中药材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等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7个校级研究机构、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生物学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与示范性硕士点、校“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校十四五“优势学科”。学院办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生物技术3个本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本专业第一,2018年入选“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省一流专业验收获评“优秀”,2022年生物工程专业在江西省第二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二,获评“四星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在2017年全省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本专业第二,2022年被评为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为2019-2021年度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24年启动生物技术专业与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中高计划2+2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学院坚持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与完善教学与科研平台的保障体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曾获江西青年五四奖章1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1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或副主编教材8部,1部教材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83项国家级和107项省级科研项目﹔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二届“双创”大赛三等奖1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2项;在SCI源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

学院积极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精心构建"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升学就业"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投身各类赛事。在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在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省级三等奖一项,省级红色专项二等奖一项;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第十一届(2025)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4项;全省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优秀奖4项。学院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品牌“微光同行”,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极为突出,获评全国优秀团队、江西省优秀团队,还斩获江西省教育厅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实践成果、先进个人等荣誉;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获江西省红色走读优秀云游作品、实地走读二等奖。此外,学生及辅导员个人也成绩斐然,1名学生入选全国百佳心理委员、1名学生荣获省级“十佳心理委员”荣誉称号,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评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学院以升学就业为抓手加强学风建设,创新形成“实时领导、及时引导、适时疏导、按时教导、随时指导”升学就业模式,最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8.48%,平均升学率为47.02%,连续两年荣获江西农业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学院以赛促就,在江西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省级铜奖两项,就业育人成效显著,为学生未来发展铺就了坚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