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江西农业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21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推动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激发全校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同时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累基础人才。经研究,决定举办我校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202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背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社科院、全国学联和承办高校所在地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内著名高校和新闻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创新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近2000所高校,已成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课外学术创新成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23年下半年在贵州大学举行。

为充分借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契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热情,挖掘优秀项目团队参赛,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添砖加瓦,校团委决定于 202211月至20234月举办江西农业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竞赛时间

202211-20234

三、竞赛组织

主办单位:校团委、学工处、教务处、科技处、校学生会、学院

承办单位:学院团委

四、参赛对象

20236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和硕士(不含在职研究生)。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参赛团队。

五、作品要求

一)参赛作品类别

竞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 6 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 6 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3.科技发明制作: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发明、制作类;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二)参赛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每个人限报1个作品,指导老师不超过3

2.凡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的60%以上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3.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品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品作者必须均为学生,集体作品作者人数一般不超过10。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4.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发明制作类应附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或应用证书,在评委需要时进行实物演示。

5.参赛作品须以学生为主设计,独立完成,能够参加展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能参赛。评审以参赛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为基础标准。

六、报名要求

(一)为确保本次大赛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今年不对各学院报送数量有所规定。

(二)作品要有现实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当前科技研究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可以进行技术成果转让。科技发明制作类须有实物或模型。

(三)为提高作品质量,鼓励参赛团队结合指导教师在研课题及成果进行申报。

七、竞赛日程

(一)宣传发动阶段(1110-1113

各学院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要求将通知精神传达到每个班级,并将相关资料发布在学院、研究生院的网站、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有意向参赛的同学请加入“挑战杯”交流qq群。(qq群号:477625582

(二)作品征集阶段(1114-1214

1.2022124日前,各学院进行情况摸排,初步统计参赛项目信息,将摸排情况汇总表(附件1)发至组委会邮箱(jxautw@qq.com)。

2.20221214日前各团队将竞赛作品申报书电子版(附件2)及作品发送至各学院团委指定邮箱(附件5;跨学院的团队直接将材料发送至组委会邮箱(jxautw@qq.com)。各学院团委统一将作品申报书、作品和作品汇总表电子文档打包发送至组委会邮箱。(以上材料均无需打印,直接发电子版,文件名为“XX学院+第十挑战杯材料”)

(三)作品初审阶段(12月下旬

聘请校内外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初评和筛选,选拔优秀作品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

(四)作品完善阶段(20231-3

参赛团队(个人)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作品,并于315日提交最终参赛作品申报书。

(五)校内决赛阶段(20233

举办校内决赛,通过现场答辩方式,由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终审,并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省级比赛

(六)省赛准备及上报阶段(20234

按照“挑战杯”省赛要求,对作品进行进一步修改,并于20234月上报省赛作品。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该项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参赛的各项组织工作。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对“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和参赛内容进行积极的宣传,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使“挑战杯”深入人心;要坚持“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精心组织,夯实基础。各学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主动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并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申报作品的选拔和评审工作。

九、竞赛奖励

(一)参赛团队奖励

1.根据作品质量,三类作品在校内决赛时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和现金奖励。

2.在省赛和国赛获奖作品将按《江西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修订)》(赣农大发〔202018号)中相关规定给予奖励。获“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或一等奖作品奖励100000元,全国二等奖作品奖励80000元,全国三等奖作品奖励40000元;省级特等奖或一等奖作品奖励20000元,省级二等奖作品奖励8000元,省级三等奖作品奖励6000元。对积极参与并获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在研究生推免、硕博连读、学分认定、奖优评定等方面给予奖励和倾斜。对指导大学生参加并获得突出成绩的指导教师,按照获奖的层级予以荣誉认定、职称业绩认定、经济奖励等方面奖励。

(二)组织工作奖励

为鼓励各学院积极组织本院学生参与比赛,本届竞赛设立组织工作奖,组织工作奖的评选由竞赛组织情况和作品获奖情况两部分组成。对竞赛组织情况的考核主要包括:申报作品数量、组织实施情况、活动影响及参与面等;对作品获奖情况的考核采用计分的方式,具体计分如下:一等奖作品每项100分,二等奖作品每项70分,三等奖作品每项40分,鼓励奖每项20分。团体总分第1名的学院,划拨3000元工作经费;团体总分第2-3名的学院,分别划拨2000元工作经费。团体总分第4-6名的学院,分别划拨1000元工作经费。各学院应将划拨经费用于开展挑战杯系列科技赛事活动。

此项工作,将纳入2023年度共青团工作考评体系。

未尽事宜,请及时与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吴  璨(老师)     联系方式:83828395

周李鹏涛(老师)   联系方式:13507092792

陆雅楠学生)     联系方式: 15397910392

为了帮助有意愿参加挑战杯交流、组队、下载资料,主办方创建了一个2023年挑战杯大赛交流QQ群,请各学院安排一名负责人加入交流群,并积极组织有意愿参赛学生入群,群号:477625582。


            

通知原文件见附件[25]关于举办江西农业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