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分别前往南昌市经开区、赣州市万安县、大余县、萍乡市、樟树市开展以“挺膺担当砺青春,“童”行筑梦绘新篇”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助农、文化支教、红色走读等形式,在乡村振兴一线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青春誓言。
青春汗水润沃土,助农直播显担当
瓜田翠蔓间,跃动的“志愿红”正躬身劳作。实践队员在村干部带领下,赴致富带头人卢阿姨的南瓜地开展助农实践。他们手持小刀、肩挎麻袋,娴熟地剪藤采瓜、搬运装袋。劳作间隙,队员与村干部共同架起手机,录制助农短视频:镜头里,金黄的南瓜垒成小山,汗湿的背影穿梭藤蔓间,卢阿姨笑着讲述“一颗南瓜富一村”的奋斗故事。这场融合田间劳作与云端推广的青春实践,让学子们用沾满泥土的双手诠释了“自找苦吃”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热土上绽放灼灼光华。

童心筑梦启智慧,支教传薪育新苗
杨梅村小学的教室里,欢声笑语不断。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高亮一行专程慰问,为孩子们送上文具礼包,并勉励队员"用微光点亮乡村希望"。志愿者们开设多彩素质课堂:手势舞《追梦人》的律动中,稚嫩童声唱响未来憧憬;防溺水教育、节约粮食宣讲则为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翰墨丹青传古韵,非遗技艺润童心
实践队员们以匠心传承文化,在小小课堂里铺展非遗画卷。孩子们执笔描绘京剧脸谱,在红黄蓝白间读懂忠勇信义;素手扎染蓝白布匹,看板蓝根汁液在棉布上晕染千年智慧;落叶拼贴间重构乡土记忆,翰墨书香里传承文化根脉。当一张张绘满童真的脸谱被高高举起,当扎染布匹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传统文化的光彩与乡村振兴的希望,在这方小小讲台悄然交汇,生生不息。

走访慰问送温暖,青春接力显担当
实践队深入杨梅村,为五保户老人送去慰问品,并促膝交谈,关切询问生活状况。队员们通过交流,真切感受农村养老现状与惠民政策的温度。在老党员家中,八旬老党员精神矍铄,向青年志愿者们讲述保家卫国的初心与烽火岁月的军旅故事。队员们认真聆听老党员扎根基层的坚守奉献,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此次慰问活动传递了社会关爱,也让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中厚植为民情怀,在对话中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初心如炬照前路,薪火相传耀青春
在陈毅故居的青砖黛瓦间,实践队员聆听周篮嫂用竹篮为游击队送饭送情报的感人故事,仿佛看见她挎着竹篮穿梭山道的身影,触摸到“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温度。梅岭三章纪念馆内,队员们齐声朗诵《梅岭三章》,铿锵诗句与年轻的心跳共振,革命先辈“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情激荡人心;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中,透过斑驳的史料与沉浸式讲解,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正是千千万万个“周篮嫂”这样的群众支持,才让革命火种在艰苦岁月中生生不息。“信仰如炬”的真谛。红色记忆穿越时空,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供稿:罗强 罗翎瑄 赵荣 审核:孔令保 张庆华